独立学院自1999年6月诞生以来,时历八载,数量达到318所,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但是8年的时间也不能算长,毕竟还有很多人经常会问“何为独立学院”?近日,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副秘书长尹大家就独立学院的发展和未来等话题,解答了大家的疑问。
■二级学院
问:独立学院诞生不满10岁,很多人还不了解,您能介绍一下独立学院的概况吗?
答: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一律采用民办机制,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行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自1999年6月诞生以来,经过8年的跨越式发展,全国现有独立学院318所,在校生总数达100多万人。
2006年全国独立学院共招生54.3万多人,占当年全国招生总量的11%。作为高等教育领域一支迅速崛起的生力军,独立学院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贡献颇多。
■三大阶段
问:一路走来,独立学院经过了怎样的历程呢?
答:独立学院是高校办学机制创新与模式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发展历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1999年6月至2003年3月,是独立学院的兴起阶段。
2003年4月至2005年3月,是独立学院的确认阶段。
2005年3月至今,是独立学院的规模发展阶段。
■四大特色
问:独立学院和其他类型的院校相比,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经过8年的艰苦创业和积极探索,独立学院以其“民、独、优”的新模式、新机制,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已独树一帜,占有了特殊的地位,其主要特色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模式新 根据投资渠道与合作方式的不同,现有独立学院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公办高校+民营企业”模式、“公办高校+地方政府+企业”模式、“公办高校+异地政府”模式。
机制活 现有独立学院基本上采用民办机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这是高校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实行岗位聘任、绩能考核、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人才竞争机制,以及多劳多得、优劳优获的分配制度,在管理上充满了活力。
定位准 独立学院处在本科教育的末端和专科教育的前端,有别于普通本科高校,也有别于职业技术学院和自行举办的民办高校。因此,独立学院目前定位于单科或多科性、教学应用型的地方民办高校,即以本科教学为主导,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以服务地方或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
质量好 目前,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普遍定位于“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专业设置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因此,独立学院所培养的学生与普通高校本科学生相比,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应用技术能力;与专科(高职)学生相比,有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理论,具备一定的创新与技术革新的理论能力。
■越来越“独”
问:独立学院的发展前景如何?
答:今后若干年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高层次高等教育供求矛盾依然突出。随着高中阶段毕业生数的增长,即使继续保持现有65%~70%的高考录取率,全国高校在校生规模每年也要递增100万人以上,其中本科在校生规模每年要递增50万人左右。因此,独立学院目前处在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现在的独立学院大多依托母体而发展,将来这种依赖程度会逐步减少,随着独立学院自身品牌的形成和办学条件的不断完善,独立学院的独立性将会越来越强。
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科学的办学定位,优越的办学条件和优秀的师资队伍,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和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新机制、新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将使独立学院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闵捷